不谈智能,谈材料!
栏目:新思维 发布时间:2020-12-24

近日,听了多位来自学界、实业界的同仁关于智能制造的探讨,大家都对智能表示了审慎的态度,而共同聚焦到了制造的本质在于材料科学及应用的问题。即,材料工艺才是制造的核心问题。

01制造是对材料的处理

深耕产业的人其实都是清楚的,本质上,材料方面的创新才是真正能够让制造业生产出更为经济性的产品。而制造本身是通过机械、电气控制、智能算法来对材料的成型过程进行处理的,以解决材料的质量稳定性、成本经济性,所有的制造的问题都是围绕材料配方、成型工艺、生产流程等展开的(各种测量、控制、智能都是去提升人机料法环的效率、品质与成本)。 

 

02工业软件是对物理知识的封装

期间也谈到工业软件,其实也是对材料如金属材料的物理特性分析、成型工艺、运动学效应、流体、塑性或弹性变形等问题的机理模型的构建,通过反复的测试验证,形成在制造中可复用的软件,工业软件的本质是对工艺知识的封装,其形成是通过大量的数据积累而建立的,而各种机理建模、数据建模都是将这种知识进行固化,以便复用,进而降低制造成本。

 

03制造的初心不能忘记

当然,大家虽然谨慎,却并非否定智能的作用,而是围绕材料,寻找更为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工具,与以智能为生存的不同,算法与软件本身是其盈利模式,而制造业的盈利在于更为物美价廉满足用户需求的产品,而智能是一种用于提高研发效率,对于促进知识的积累、分析、测试、应用效率有很大的帮助,摆脱对人的经验,以及将隐藏额知识显性化,显然,在这方面,智能,包括机理的和数据的建模方法、数据处理、分析能力都是可以来帮助解决问题的。 

 

巧用资源,借助于已经不断经济的芯片(如视觉与图像处理芯片)、通信(5G与TSN等)、网络、AI软件工具、仿真分析工具,来解决产业问题,是的确需要更好的跨界融合的。但是,必须清晰,制造业它本质是什么?目标是什么?带给用户什么样的收益,这些“初心”不能忘记。

 

04制造业到了一个十字路口

另外就是大家有了共识,原有的依靠模仿、逆向工程,以及基于大规模生产带来的底价竞争模式到了尽头,对于每个本土企业,都必须思考长远发展之计,思考如何更为深耕,从广度、什么都去做,聚焦到更为细分、专业的产品与服务领域,才能让企业处于良性健康的发展。

  

管理同样是生产力,如何更为有效的培养生产制程管理,更为精细化的制造运营、企业运营,挖掘人才潜力,提升企业效率,这也是必须要去思考的,依靠快速的模仿赚快钱的日子必然过去,再回头看我们的经营实际上非常的粗放,要更为精细的运营。

 

国家对制造业的寄望与投入也是意志坚定的,从国家宏观政策视角也做了分析,因此G博士说未来20年,对于我们中国制造业,是更为有机会的20年,我们会更为茁壮的成长,因为,当我们意识到这些问题,能够把中国市场大、测试验证条件更好的优势发挥出来,制造业仍然是大有可为,即使是传统的产业,仍然可以借助于新技术、新方法来发挥其生命力。

 

05回归是件有意义的事情

对于这样的交流,大家有了共识——即,材料、工艺才是制造的核心,而如何在研发、制造方面更好的效率,也必须借助于更为高效的管理理念、方法、工具来实现。

  

虽然仅仅是一次会议,但是,结合这一年和产业的互动来看,相信我们看到的是产业、学界的务实风向,这大概也是特朗普同学卡脖子给大家的启示,总之来说,我们制造业的确遇到了困难,却并非那么糟糕,因为至少我们清楚我们应该如何走在正确的道路上。(本文完)


   文章来源于说东道西 ,作者宋华振